发布日期:2024-09-30 14:47 点击次数:174
延期一年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因五年一次,规格极高,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备受瞩目。复盘去看,每一次会议,都聚焦于当时金融领域最核心的问题,为之后五年的金融业改革与发展定下基调和方向。
回顾2017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针对当时金融业较为突出的脱实向虚问题,明确定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并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全面强化金融监管,成为金融业严监管和脱虚向实的起点。之后,资管新规出台,影子银行问题得到妥善治理,银行理财去刚兑,实现全面净值化转型;互联网金融纳入全面监管,P2P行业逐步清零,互联网贷款利率全面降至24%以内,非法金融活动受到全面取缔;银行信贷结构,也成功实现了结构升级,制造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占比不断提升,对地产的依赖度显著下降。同时,会议强调“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对应后续科创板、北交所相继成立、全面注册制推开等资本市场重大改革的落地。
同样,对于本次会议,市场也颇有期待。
当前,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既对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也对金融机构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以地产为代表的旧动能式微,留下大量的遗留风险和问题,如房企爆雷、地方债负担等问题,在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中映射为潜在风险和不良资产;另一方面,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升级,也需要金融体系做结构优化调整,以更高效地匹配金融资源。同时,面对人口老龄化提速等重要挑战,也需要金融体系提前做出应对和安排。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均有相关表述与着墨。会议首先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定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此基础上,围绕当前金融领域重要问题,均做出了定调和要求。限于篇幅,本文仅择其要点做简要梳理,如需全面了解工作会议要点,建议读者阅读会议全文。
1、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就房地产行业化险和构建发展新模式方面,本次会议着重从供给侧、需求侧、监管侧三方面展开。
从供给侧来看,针对当前房地产投资、销售低迷,以及部分房企遭遇流动性危机等问题,会议提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预计未来对于头部房企,融资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保障重要房企的正常经营运转,“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从需求侧来看,会议未提及“房住不炒”,继续维持“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判断,短期内无需担忧房地产政策转向。此外,会议提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暗示各地房地产政策仍有一定优化调整的空间;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意味着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以及住房租赁等三大工程项目建设有望提速,对房地产行业形成托底的作用。
从监管侧来看,会议提出“建立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同时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意味着未来监管方向可能更趋向于精细化管理,甚至会具体到单个企业、单笔资金,压实监管责任。此外,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等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也会有所优化,从而拓宽金融体系向房企放贷融资的空间。
2、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风险历来是金融工作会议的永恒主题,金融工作会议在1997年第一次召开,其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应对“1997亚洲金融危机”而带来的金融风险。本次会议也不例外,指出“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就当前看,除了房地产外,防范化解地方债及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工作。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方面,会议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所谓“长效机制”,包括对地方隐性债务增量的遏制、存量化解、债务问责以及相关的激励机制,这也是近期“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则意味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会匹配不同的地方政府债务限制,大概率与地方的GDP增长水平、财政收入增长水平以及社融增长速度等相匹配,未来地方政府加杠杆的能力或将受到限制。与之相应的,优化央地债务结构则意味着未来政府加杠杆的主体将从地方转移至中央,近期“增发一万亿国债”已经说明了这种趋势。
在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方面,未来预计对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部分城商行等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进程将会加快。事实上,近年来对部分村镇银行的解散、合并,对县、市级农商行、城商行的处置已经在逐步进行,积累了较多的成熟经验,在压实地方责任、属地责任的情况下,风险较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并重组应是大势所趋,其它信托、金租等非银金融机构同样如此。
事实上,无论是地方债还是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都并非是单独存在。部分中小银行长期与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高度绑定,再加上地方政府的不当干涉,承担了很多隐性风险。要想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变,更好的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变,势必要解决隐患,出清过去遗留的风险,才能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并强调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再一次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地位。
从全球视角来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本质上正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近些年,我国科技实力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在芯片、半导体、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领域,依然面临着“卡脖子”风险,需早日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高效支持。其中,“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是重要一环。
在资本市场方面,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提及了“活跃资本市场”,这一表述延续了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活跃资本市场,是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前提条件。要活跃资本市场,离不开资本市场各主要参与方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落脚点之一就是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有了好的上市公司,就有好的投资回报,自然也能吸引资金流入,从源头上解决了资本市场活跃度不足的问题。资本市场活跃度上来后,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会事半功倍,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4、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相比2017年,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均是首次出现。
其中,科技金融,是对“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等要求的落实,表明今后一段时间,金融体系要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助力科技创新和结构转型升级。
养老金融,则是对金融助力解决人口加速老龄化相关问题的回应。从字面意思上看,养老金融既要求加强对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也强调为青壮年群体的养老规划做好金融支持。现阶段,后者仍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发展重点。2022年,个人养老金试点落地,市场普遍预期个人养老金制度会在今年Q4全面推开。个人养老金制度离不开养老金融的支持,也成为养老金融提速发展的重要推力。
数字金融,更强调金融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打铁还得自身硬,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前提。过去五年来,金融科技在金融业广泛落地,在降本增效、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随着大模型的落地,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一日千里,正加速在各行各业渗透落地,金融业则首当其冲。大模型与金融业结合,将拓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于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重要意义。
5、历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点一览
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以来,每5年召开一次,主要是研讨当时金融领域的基本形势和突出问题,确定金融体系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回顾过去的5次会议改革,可以发现,尽管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导致历次会议主要目标和政策重心有所差异,但整体改革精神是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点:一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中央对金融事务的管理;二是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三是推动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四是解决突出问题,整顿金融乱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着力完善党在金融系统的集中统一领导,整治金融乱象,强调防范和化解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会后成立了中央金融工委,并撤销31个人民银行省级分行,成立9大跨区支行,保证央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同时,还成立了保监会,专司监管保险业,推动混业监管向分业监管转变,强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针对四大行资本充足率/呆坏账比例不满足《巴塞尔协议》的问题,由财政部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向四大行注资,补充银行资本金,并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2)2002年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和调控体系,全面增强我国金融业竞争力。会后,银监会正式成立,自此“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系正式形成。针对农信社的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发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在试点改革成功后逐渐推向全国。针对外资银行的强力竞争,通过中央汇金、信达等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交行、建行、中行及工行发行上市。
(3)2007年1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在推动银行市场化改革上再下重锤,并着力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会后,国开行成为首家商业化运作的政策性银行,农行经历多年的不良资产剥离和注资后,最终在A股和港股成功上市,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创业板正式设立,作为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针对我国快速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成立了中投公司,专门负责外汇的投资管理。
(4)2012年1月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重点关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要求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持续提升金融监管能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会后,社融规模加速扩张,央行取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设置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在风险防范上,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开始地方化债进程,正式实行《存款保险条例》,维护金融稳定。在对外开放上,积极加强大陆与港澳台合作,支撑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并推动“811汇改”,人民币自此开始双向波动,彻底告别了单边升值的模式。
(5)2017年7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将“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求强化金融监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有着墨之处。会上宣布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银保监会设立之后,“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格局正式形成。资管新规出台,对资管行业进行全面监管,“影子银行”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同时,北交所/科创板相继设立,与创业板自北而南遥相呼应,共同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建设分层有序的资本市场。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300033)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薛洪言、付一夫、黄大智、武泽伟,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可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进群”,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免费加入星图金融研究院读者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市场观点。)
编辑:孙江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炒股线上配资平台,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